李叶兰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”的理念,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密联系,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 ,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。湖南,肩负“守护好一江碧水”的殷殷嘱托,更需向“新”而行 ,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,深层次激活“绿水青山 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化通道,书写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湖南新篇章。
以技术攻坚引领绿色变革 ,激发“两山”理念转化核心动能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。新质生产力通过绿色技术系统性创新与生产要素绿色化重组,高效推动生态“高颜值 ”转化为经济“高产值”,实现“既要绿水青山 ,也要金山银山”的绿色发展价值追求。湖南应充分发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要素在生态环境监测 、资源高效利用、产业智慧管理、生态产品价值挖掘与传播等方面的放大 、叠加、倍增作用。一要技术焕新,点绿成金 。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“牛鼻子 ”,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,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,聚焦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 、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绿色动能 ,实现产业升级与生态改善的“双赢”。二要技术破壁,变废为宝。湖南作为“有色金属之乡”,可依托中南大学等科研力量 ,在重金属污染治理、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上取得突破。推广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,让建筑垃圾“涅槃重生”为再生建材,电子废弃物“吃干榨净 ”提取稀贵金属 ,资源“含绿量”与产业“含金量”同步跃升 。三是要数字赋能,智慧守护。通过科技之力将生态守护的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优化、创造价值的新模式。深化“智慧河长 ”系统应用,通过物联网 、大数据实时监控水质 ,精准溯源污染 。依托长沙超算中心算力支撑的“生态云脑”,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、森林资源动态管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。
以机制创新促进要素流动,释放“两山”理念转化澎湃活力。机制创新能破解“两山 ”理念转化中的根源性问题,促进绿色要素高效自由流动 ,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 。一是破解“度量难”,让价值显性化。可借鉴浙江丽水、广东深圳经验,加快制定省级GEP(生态系统生产总值)核算地方标准 ,探索将GEP增量按一定权重纳入湘西州 、南山国家公园等地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,推动“指挥棒”真正指向绿色生产力,使“绿水青山 ”的家底清晰可算。二是打通“中梗阻” ,让要素活起来 。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碳汇、排污权、水权等生态资源交易平台,健全生态补偿机制。推广长沙“政府+链主企业+创投+NGO”绿盟模式,促进供需对接 ,实现从“政策输血 ”到“市场造血”的转变。探索“两山银行”模式,整合碎片化生态资源,进行专业化运营和市场化开发 。三是强化“金融血” ,让资本向绿行。完善区域绿色金融体系,鼓励发展“生态贷 ” 、绿色债券、绿色保险等产品。推动金融机构将GEP核算结果、企业环境绩效等纳入授信考量,引导更多金融“活水”精准滴灌绿色产业项目。